宋代诗人王观的照片
王观

王观,字通叟,生于1035年,出生地为如皋(今江苏如皋)。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在王安石担任开封府试官期间,王观成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称号。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他又考中进士。之后,他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创作了《扬州赋》,这篇作品被宋神宗阅读后非常喜欢,给予了他极高的赞赏和奖励。此外,他还撰写了《扬州芍药谱》一卷,因此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王观去世于1100年。 王观的诗词>>

宋代诗人朱翌的照片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后来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他在绍兴八年(1138)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后来又担任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等职务。在绍兴十一年,他成为中书舍人。
然而,由于他不附和秦桧的意见,秦桧对他非常厌恶,于是将他谪居韶州,他在那里度过了长达十九年的流放生涯。直到秦桧去世后,朱翌才被任命为秘阁修撰,并出任宣州、平江府的知府。
朱翌在乾道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曾游览过许多名山胜景,留下了许多游记和诗作。 朱翌的诗词>>

宋代诗人晁补之的照片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是汉族。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学士是黄庭坚、秦观和张耒。他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和礼部郎中的职务。
晁补之擅长书画,能写诗词,善于作文。他与张耒一起被称为“晁张”。他的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接近柳宗元。在诗学方面,他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豪爽,语言清秀流畅,近似苏轼的风格。然而,他的诗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晁补之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关于晁补之的生平和作品,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晁补之的诗词>>

宋代诗人张耒的照片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他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和文学家,被人称为宛丘先生或张右史。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少年游》和《风流子》等。《少年游》描写了闺情离思,将娇羞少女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在纸上,令人羡慕和爱慕不已,其中的温情美妙几乎“浓得化不开”。他还著有《柯山集》和《宛邱集》,并有一部词集《柯山诗余》。他被列为元佑党人,多次遭到贬谪,晚年居住在陈州。 张耒的诗词>>

宋代诗人李冠的照片
李冠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李冠约(公元1019年前后在世)是字世英,出生于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不详,但大约在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
李冠约与王樵、贾同齐名,同时被称为京东文学的代表人物。尽管他举进士考试没有成功,但他以同三礼出身的身份被调到乾宁主任职位。
李冠约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但这部作品目前已经失传。他的词作存世的有五首。他的传记《宋史本传》流传至今。
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赞扬了李冠约的《蝶恋花》中的句子:“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认为这些句子比“红杏枝头春意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更出色。
综上所述,李冠约是宋代文学家,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但大约在公元1019年前后在世。他与王樵、贾同齐名,被称为京东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东皋集》已经失传,但他的词作存世有五首。他的传记《宋史本传》至今流传。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赞扬了他的词作《蝶恋花》中的句子。 李冠的诗词>>

宋代诗人释文珦的照片
释文珦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于不详,根据《看新历》卷一〇中的记载“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是浙江临安西南潜人。早年出家,游历东南各地,他的游踪略见集中在《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中,其中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来因为某些事情被关进监狱,经过一段时间后得以获释,于是他选择隐居不再外出。他去世时年龄已经超过八十岁。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但清代四库馆臣根据《永乐大典》的记载,将他的诗集辑为《潜山集》十二卷。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在《潜山集》中的相关诗篇中找到更多的信息。 释文珦的诗词>>

宋代诗人陈抟的照片
陈抟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和养生家。他尊奉黄老之学,对道家思想有深入的研究。
陈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开始专心研究道家养生之道。他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这些著作对于道家养生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陈抟游峨眉山讲学,被尊称为“峨眉真人”。他在这期间著有《观空篇》等著作,对于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抟还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他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易学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流传的这些著作多数是托名者所写,真正的原著已经失传。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陈抟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他的逝世标志着他在道家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陈抟的学术成就和养生理论对于后世的道家学者和养生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抟的诗词>>

宋代诗人毕世长的照片
毕世长

毕世长(963--?)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的字是从古,字号是夷仲,是毕士安的长子,出生在河南郑州。
在真宗天禧二年(1018),毕世长被任命为虞部员外郎,担任该职位。后来,在仁宗天圣五年(1027),他被任命为台州知州,负责管理该地区的行政事务。
庆历二年(1042),毕世长被任命为少府监,担任该职位。然而,他后来因为担任司农卿一职而选择退休。
关于毕世长的死亡情况,文中未提及具体的信息,因此无法得知他的死亡年份和其他相关细节。 毕世长的诗词>>

宋代诗人卢多逊的照片
卢多逊

卢多逊,生于934年,出生地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他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在后周显德初年,他考中进士,之后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等职务。北宋建立后,他先后担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重要职位。
然而,由于犯罪行为,卢多逊被流放至崖州。在雍熙二年(985年),他在流放地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卢多逊的诗词>>

宋代诗人毕士安的照片
毕士安

毕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举,出生于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他在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中进士,之后在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期担任监察御史,并出任乾州知州。宋真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事。在咸平年间,他再次担任翰林学士,并因目疾被派往潞州任职,后来又回到朝廷担任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元年(1004年),毕士安晋升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并被任命为平章事。在澶渊之战期间,他支持寇准,并力主真宗亲自征战。景德二年(1005年),毕士安去世,享年六十八岁。他被追赠太傅、中书令,并被谥号为“文简”。
毕士安的文集共有三十卷,但现已佚失。《全宋诗》中收录了他的一些诗作。 毕士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