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是汉族。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学士是黄庭坚、秦观和张耒。他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和礼部郎中的职务。
晁补之擅长书画,能写诗词,善于作文。他与张耒一起被称为“晁张”。他的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接近柳宗元。在诗学方面,他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豪爽,语言清秀流畅,近似苏轼的风格。然而,他的诗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晁补之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关于晁补之的生平和作品,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晁补之的诗词>>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李冠约(公元1019年前后在世)是字世英,出生于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不详,但大约在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
李冠约与王樵、贾同齐名,同时被称为京东文学的代表人物。尽管他举进士考试没有成功,但他以同三礼出身的身份被调到乾宁主任职位。
李冠约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但这部作品目前已经失传。他的词作存世的有五首。他的传记《宋史本传》流传至今。
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赞扬了李冠约的《蝶恋花》中的句子:“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认为这些句子比“红杏枝头春意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更出色。
综上所述,李冠约是宋代文学家,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但大约在公元1019年前后在世。他与王樵、贾同齐名,被称为京东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东皋集》已经失传,但他的词作存世有五首。他的传记《宋史本传》至今流传。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赞扬了他的词作《蝶恋花》中的句子。
李冠的诗词>>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和养生家。他尊奉黄老之学,对道家思想有深入的研究。
陈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开始专心研究道家养生之道。他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这些著作对于道家养生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陈抟游峨眉山讲学,被尊称为“峨眉真人”。他在这期间著有《观空篇》等著作,对于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抟还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他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易学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流传的这些著作多数是托名者所写,真正的原著已经失传。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陈抟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他的逝世标志着他在道家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陈抟的学术成就和养生理论对于后世的道家学者和养生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抟的诗词>>
毕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举,出生于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他在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中进士,之后在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期担任监察御史,并出任乾州知州。宋真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事。在咸平年间,他再次担任翰林学士,并因目疾被派往潞州任职,后来又回到朝廷担任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元年(1004年),毕士安晋升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并被任命为平章事。在澶渊之战期间,他支持寇准,并力主真宗亲自征战。景德二年(1005年),毕士安去世,享年六十八岁。他被追赠太傅、中书令,并被谥号为“文简”。
毕士安的文集共有三十卷,但现已佚失。《全宋诗》中收录了他的一些诗作。
毕士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