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毕仲衍的照片
毕仲衍

毕仲衍(1040~1082)是字夷仲,出生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他是毕士安的曾孙,从古子。他先以荫补太庙斋郎,后调任阳翟县主簿。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他被任命为中书户房公事的检正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元丰二年(1079年),他担任使辽正旦副使(同上书卷二九九),同时还担任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官制局检讨官。然而,五年后,他去世,享年四十三岁。他曾著有《中书备对》三十卷,但已经失传。关于他的事迹可以在《西台集》卷一六的《毕公夷仲行状》中找到。《宋史》卷二八一也有关于他的传记。 毕仲衍的诗词>>

宋代诗人鲍寿孙的照片
鲍寿孙

鲍寿孙,字子寿,号云松,是宋代的一位官吏。他出生在歙县(今属安徽)。
在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鲍寿孙年仅十八岁就被任命为江东乡荐。在元至元和贞元年间,他担任宝庆州学的教授。
关于鲍寿孙的事迹,可以在《桐江集》卷一的《鲍子寿诗集序》和《新安文献志》卷首的《先贤事略》中找到相关记录。
目前,我们可以找到鲍寿孙的五首诗。 鲍寿孙的诗词>>

宋代诗人周敦颐的照片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哲学家。
周敦颐的著作包括《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和《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他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提供了讨论和发挥的基础,也构成了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除了他的学术贡献,周敦颐的生平也值得一提。他出生于湖南道县,后来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和官员。他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等。然而,由于他对政治的不满和对理学的热爱,他多次辞官追求学术研究。
周敦颐的逝世日期是1073年7月14日。他的去世对于理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学说被后世的学者广泛传承和发展。他被尊称为濂溪先生,是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周敦颐的诗词>>

宋代诗人耶律隆绪的照片
耶律隆绪

耶律隆绪(971—1031),辽代皇帝,契丹名文殊奴,景宗长子。乾亨四年(986年)即位,但国政由母亲萧太后掌握。次年改元统和,国号仍称契丹。统和四年(989年),击败宋朝北伐之师,自此开始与宋朝连年冲突。二十二年(1007年),从萧太后攻宋至澶渊,与宋朝达成澶渊之盟,结束敌对状态,归于和好。二十七年(1012年),萧太后去世,耶律隆绪开始亲自执政。三十年(1015年),改元开泰,开泰十年后再改元太平。太平十一年(1031年),耶律隆绪因病去世。他在位期间长达四十九年,是辽朝最为辉煌的时期。 耶律隆绪的诗词>>

宋代诗人包拯的照片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在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由于曾担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的职位,他被尊称为“包待制”和“包龙图”。
包拯于嘉祐七年(1062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被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孝肃”,后世称他为“包孝肃”。包拯以廉洁公正和立朝刚毅而闻名,因此被称为“包青天”和“包公”。京师有一句俗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形容他的威严和公正。后来,包拯被民间奉为神明崇拜,有人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说中他的黑面形象,他也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的诗词>>

宋代诗人程垓的照片
程垓

程垓,字正伯,是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的孙子。在淳熙十三年(1186)他游临安,并在那里结识了陆游,陆游为他所藏的山谷帖作了跋文。不久后,他返回了蜀地。他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杨万里推荐他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绍熙五年(1194),他的乡人王称序了他的词,称他为“程正伯以诗词名,乡里的人都知道他。我曾几次游历都下,经常听到朝士们称赞正伯的佳句”。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程正伯的词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的《绝妙好词》家法相近。”他有一卷《书舟词》(也有作《书舟雅词》)。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没有提及。 程垓的诗词>>

宋代诗人方岳的照片
方岳

方岳(1199~1262)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词人。他的字是巨山,号是秋崖,出生在祁门(今属安徽)。在绍定五年(1232年)他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淮东安抚司的官员。在淳熙年间,他担任工部郎官,后来被任命为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之后,他被调到南康军任职。但是因为触犯了湖广总领贾似道,他被调到邵武军接受处罚。后来,他被任命为袁州的知州,但因得罪了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之后,他又被起用为抚州的知州,但由于与贾似道有旧怨,任命又被取消了。方岳最终去世的时间不详。 方岳的诗词>>

宋代诗人赵蕃的照片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他在理宗绍定二年被任命为直秘阁,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退休,并在不久后去世。他被追封为文节。 赵蕃的诗词>>

宋代诗人杜安世的照片
杜安世

根据提供的内容,杜安世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份不详。他的字是寿域,也有一些资料将他的名字写作寿域,字安世。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中载有《杜寿域词》一卷,但对于杜安世本人的情况并不详细,也称他的词作不够出色。他的词作被列在张先后和欧阳修之前。黄升的《花庵词选》中提到他的字是安世,名字是寿域。陆贻典校本的《杜寿域词》也有所记载。《四库总目提要》卷200中称他的词作“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他是一位慢词作家,同时也能自己创作新曲。《四库总目》中有关于他的传记。他的作品有《寿域词》一卷。 杜安世的诗词>>

宋代诗人史浩的照片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词人。他出生于明州鄞县,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温州教授,之后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获得朝廷的重视。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史浩被任命为参知政事。隆兴元年,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史浩因功被封为魏国公,并且除太保致仕。宋光宗即位后,史浩被进封为太师。绍熙五年,史浩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后,追赠谥号文惠。嘉定十四年,史浩的儿子史弥远因功被封为越王,史浩的谥号也被改为忠定,他的功绩被配享于孝宗庙庭。史浩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史浩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