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徐琰的照片
徐琰

徐琰(约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他是元代官员、文学家,也是“东平四杰”之一。
徐琰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才,曾在东平府学学习。当时,元代东平府学的校长宋子贞请来了前进士康晔和王磐担任教官,他们教授了几百名学生。其中,闫复、徐琰、孟祺、李谦等人被誉为元代的“东平四杰”。他们在学成后都进入了官场,成为了元初的名宦。
关于徐琰的具体生平和死亡年份,目前的资料并不详细。 徐琰的诗词>>

元代诗人庾吉甫的照片
庾吉甫

根据提供的内容,庾吉甫(亦作天福)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曾担任过员外郎和中山府判,但关于他的生卒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庾吉甫被列入元朝时期已故的名人之列,被认为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元代的钟嗣成在《录鬼簿》中将他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明代的贾仲明在马致远的吊词中将他与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等人相提并论。马致远、关汉卿和白朴都是元代时期杂剧作家,因此庾吉甫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被认为是在元宪宗元年前后活跃的。
综上所述,庾吉甫是元朝时期的一位作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有影响力的,并与其他知名作家并列。 庾吉甫的诗词>>

元代诗人熊禾的照片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是元初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家族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对濂、洛、关、闽等地的学问有浓厚的兴趣。
熊禾曾拜访朱熹的门人辅广,并成为他的学生。他还游历浙江,受到刘敬堂的教导,学习到朱熹晚年与黄干讨论学问的要点。咸淳十年(1274年),熊禾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并在政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熊禾的诗词>>

元代诗人郝经的照片
郝经

郝经(1223—1275)是元朝泽州陵川人,字伯常,是郝天挺的孙子。金朝灭亡后,他迁居顺天,并在守帅张柔和贾辅的家中寄宿,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后来,他应世祖忽必烈的召唤进入王府,提交了数十项关于治国安民的建议。世祖即位后,他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元统元年,他被派往宋朝进行和议,但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长达十六年之久,直到最终才得以回归。不久后,郝经去世,被追谥为文忠。他在学术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在被扣留期间,他撰写了《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著作,此外还有《陵川文集》。 郝经的诗词>>

元代诗人高克恭的照片
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出生于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后迁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他在京师贡补考试中获得了工部令史的职位,后来被选为行台掾,之后又被提升为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任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在大中时期,他的官职达到了刑部尚书的地位。
高克恭在绘画方面,最初学习了二米的山水画技法,后来又学习了董源和李成的笔法。他专注于表现写意的气韵,擅长绘制墨竹。他的画艺与文湖州并驰,造诣非常高超。
关于高克恭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具体记载。 高克恭的诗词>>

元代诗人迺贤的照片
迺贤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迺贤乃贤(1309—?),字易之,号河朔外史,合鲁(葛逻禄)部人。合鲁部人东迁,散居各地,乃贤家族先居南阳(今属河南)。乃贤的兄弟塔海仲良入仕江浙,他随之迁居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乃贤的家族可能与黄金家族有姻亲关系。
乃贤的兄弟师事本乡儒者,并且中进士后担任宣慰一职,名声很高。而乃贤则对名利不感兴趣,选择退居四明山水之间,与名士们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以及进行诗文的唱和。关于乃贤的出生和死亡时间,目前的资料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迺贤的诗词>>

元代诗人程钜夫的照片
程钜夫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他是元朝的名臣和文学家,出生于建昌(今江西南城),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
程钜夫年少时与吴澄同为门下,南宋末年,他随叔父降元,成为质子。由于受到元世祖的赏识,他逐渐晋升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等重要史书。
1318年,程钜夫去世,享年七十岁。1325年,他被追赠为大司徒、柱国,并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宪”。程钜夫历经四朝,是当时的名臣,他的文章雍容大雅,诗歌也磊落俊伟。他的作品集被称为《雪楼集》,共有三十卷。 程钜夫的诗词>>

元代诗人邾仲谊的照片
邾仲谊

邾仲谊,名经,号观梦道士,又号西清居士。他是明代的一位文人学者。根据徐一夔的《如丰稿》卷入《送邾仲谊就养序》的记载,邾仲谊自称“居士世家吴陵”,吴陵是指泰州,属于扬州路。因此,有人也称他为维扬人。
关于邾仲谊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邾仲谊的诗词>>

元代诗人吕思诚的照片
吕思诚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元朝名臣。他在职业生涯中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国子监翰林学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他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
吕思诚性情刚直、倔强,直言敢谏、秉公办事。他在政治上表现出坚定的原则和勇气,不畏权贵,敢于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他以清廉正直而闻名,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赏。
吕思诚的主要著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这些著作涵盖了历史、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吕思诚于1357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逝世是元朝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人们对他的贡献和才华表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影响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吕思诚的诗词>>

元代诗人元文宗的照片
元文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即元文宗,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他有两次在位的经历,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总计四年。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是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的次子,也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的弟弟。他从小在汉地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因此在元朝各位皇帝中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是一位有建树的皇帝。
在位期间,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的父母及后世名儒,并按照儒家礼仪新祀南郊。他还尽力推动文化发展,注重教育和学术研究。
然而,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的统治时期也存在一些问题。燕帖木儿在他的统治下独揽朝政,奢靡无度,导致吏治逐渐腐败。因此,他被称为“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的庙号是文宗,谥号是圣明元孝皇帝。他的生平包含了出生和死亡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元文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