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寅(1303——1389),字孟敬,出生于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他是明初的学者,曾经参加元末的科举考试,但未能获得及第。后来他被征召为集庆路的儒学训导,集庆路当时的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于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晚年时,梁寅结庐在石门山,四方士人纷纷前来向他学习,称他为“梁五经”。他还著有《石门词》一书。《明史》中有关于他的传记。
元末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天下,同时也重视修述礼乐,他征召了许多有名的儒学者参与其中,其中就包括了梁寅。当时梁寅已经六十多岁了。在礼局中,梁寅对于礼乐的讨论非常精审,其他儒学者都对他推崇备至。礼乐修述完成后,朱元璋打算任命梁寅担任官职,但梁寅因为年老体弱而辞去了官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梁寅的诗词>>
吾丘衍(1272—1311)是元代金石学家和印学奠基人。他出生于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他的字是子行,号贞白,又有竹房、竹素等号。他还有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
吾丘衍的性格豪放,左眼失明,右脚痞跛,但他的行动仍然保持风度。他热爱古学,通晓经史百家言,擅长篆隶书法,熟悉音律。他的书法以隶书和小篆见长。他的印章制作不拘泥于成法,印文常用玉箸篆,圆润秀丽。
吾丘衍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著作。其中,《学古编》是他于大德庚子(1300)年完成的,卷一为《三十五举》,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作。此外,他还编写了《合用文籍品目》,并附上了附录。
关于吾丘衍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中未提及。
吾丘衍的诗词>>
黄溍,字晋卿,一字文潜,出生于1277年11月27日,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他是元代著名的史官、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黄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史识丰厚。他的著作非常丰富,涵盖了诗、词、文、赋以及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无所不精,被誉为元代的“儒林四杰”之一,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齐名。
黄溍的学术造诣深受后人的推崇,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也都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望。黄溍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他的学术成就,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备受赞赏。
黄溍于1357年10月18日去世,享年80岁。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和艺术作品,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溍的诗词>>
宋褧(1294-1346),字显夫,出生于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泰定元年(1324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监校书,后来改任翰林编修。至元三年(1337年)累升监察御史,被派往山南宪巡视,后改任西台都事,进入翰林待制,再后来担任国子司业,晋升为翰林直学士,同时兼任经筵讲官。去世后被追赠范阳郡侯,并谥号为文清。他著有《燕石集》一书。
在延佑中,宋褧的兄弟本(字诚夫)带着他所作的诗歌入京师,并得到了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赞赏和慰荐。至治元年(1321年),兄弟中的诚夫考取了进士第一名,三年后的1324年,显夫也考中进士,他们都是通过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等人的门下出仕,因此备受士人们的赞誉和荣耀。
宋褧的诗词>>
程文海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他出生于建昌(今江西南城),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程钜夫是元朝的名臣和文学家。
程钜夫年少时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他随叔父降元,成为质子。在元朝的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他被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御史台的事务。他在江南推荐了赵孟頫等二十余人,都得到了重用。然而,当时的丞相桑哥专权,程钜夫多次上疏极力谏言,几次险些被杀害。
程钜夫在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享年七十岁。泰定二年(1325年),他被追赠为大司徒、柱国,并追封为楚国公,谥号为“文宪”。程钜夫历经四朝,是当时的名臣。他的文章雍容大雅,诗歌也磊落俊伟。他的作品有《雪楼集》三十卷。
程文海的诗词>>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整理补充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的生平如下:
1. 出生和家庭背景:杨景贤的出生年份不详,他是蒙古人,上辈已移居浙江钱塘。他的家族在钱塘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戏曲家和音乐才能:杨景贤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戏曲家,他擅长演奏琵琶,对戏谑和乐府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音乐才能使他在当时的乐坛上脱颖而出,成为一位备受赞誉的音乐家。
3. 与贾仲明的交往:根据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记载,杨景贤与贾仲明交往了五十年之久。这表明他们之间有着长期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4. 得宠于朱明:在永乐初期,杨景贤得到了明朝皇帝朱明的宠爱和赏识。这说明他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5. 逝世:关于杨景贤的死亡年份和具体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只知道他在金陵(即南京)去世。
综上所述,杨景贤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蒙古戏曲家和音乐家,他擅长琵琶演奏,对戏谑和乐府有深入研究。他与贾仲明有着长期的交往,并在永乐初得到了朱明的宠爱。然而,关于他的生卒年和具体生平细节目前仍不详。
杨景贤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