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姚燧的照片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曾担任官职,包括翰林学士承旨和集贤大学士。
姚燧以其出色的文才而闻名,与虞集并称。他擅长写作碑志,尤其擅长创作歌颂应酬之作。他的作品数量众多,然而原有的集已经散失,只有清代的学者辑录了一部《牧庵集》。
关于姚燧的生平和其他细节,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他的出生年份是1238年,去世年份是1313年。除此之外,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事迹,目前尚无更多的信息。 姚燧的诗词>>

元代诗人杨维桢的照片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他的字是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有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多个号。晚年他自称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出生在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家庭。
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一起被称为“元末三高士”。他的诗作中最具特色的是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被后人称为“铁崖体”。他的诗作备受历代文人的推崇,有人称他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也有人赞誉他“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当代学者杨镰更将他称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
杨维桢的文集有《东维子文集》和《铁崖先生古乐府》。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维桢的诗词>>

元代诗人刘敏中的照片
刘敏中

刘敏中(1243~1318)是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自幼聪明过人,才华出众。他曾担任过中书掾、兵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务。因为弹劾了秉政的桑哥,刘敏中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乡。后来他又重新入仕,担任御史、御史都事、翰林直学士,兼任国子祭洒、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务。他还曾被任命为宣抚辽东山北,拜河南行省参政等职位。
刘敏中一生为官清正,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他敢于对贵族的横暴行为进行弹劾,并通过法律制裁他们,同时也上书指出时弊。在仕宦期间,他先后为元朝的祖、宗、宗三位皇帝担任监察官,受到皇帝的赞赏和嘉奖。
刘敏中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暂时无法确定。 刘敏中的诗词>>

元代诗人赵雍的照片
赵雍

赵雍是元代的一位著名书画家,他的字是仲穆,出生在湖州(今属浙江)。他的父亲是赵孟頫,曾任元朝的翰林学士承旨,后被赠予荣禄大夫的称号,并担任江浙等地的中书省平章政事,最终被追赠为魏国公。赵雍的母亲是管氏,也被追赠为魏国夫人。
赵雍凭借父亲的荫蔽进入官场,官至集贤待制,担任湖州路总管府的同知。他继承了家族的书画传统,赵孟頫曾为幻住庵写金刚经,但未完成,赵雍接手完成了这部作品,连续的部分让人难以辨认。
赵雍的母亲刘氏被封为归安县君,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凤、麟、燕,还有一个女儿名叫淑瑞,嫁给了钱塘的崔复。
赵雍擅长山水画,尤其擅长描绘人物和鞍马,同时也擅长界画。他的书法包括正、行、草,尤其擅长篆书。他对艺术鉴赏也很精通。
赵雍的一些作品流传至今,其中包括《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赵雍的诗词>>

元代诗人李齐贤的照片
李齐贤

李齐贤(1288—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谥号文忠公,是韩国古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不仅是高丽时期卓越的诗人,还是韩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词作家,同时也是韩国古代民歌整理者和翻译家。
李齐贤的生平和事迹并不是很详细,但他的诗词作品却广为流传。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含蓄深沉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感悟。他的词作则以抒发爱情和离别之情为主题,情感真挚动人。
除了诗词作品,李齐贤还著有《益斋乱稿》(10卷)、《栎翁稗说》(4卷)、《益斋长短句》等著作。《益斋乱稿》是他的诗文杂著,收录了他的一些散文和杂诗。《栎翁稗说》是他的随笔集,记录了他对各种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益斋长短句》则是他的诗句集,包括了他的一些长诗和短诗。
李齐贤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他还致力于整理和翻译韩国古代民歌。他对古代民歌的整理工作,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齐贤于1367年去世,享年79岁。他被追封为文忠公,以表彰他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他的诗词作品和著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他被视为韩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李齐贤的诗词>>

元代诗人倪瓒的照片
倪瓒

倪瓒(1301~1374)是元代的一位画家和诗人。他的初名是珽,字泰宇,后来改字为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他出生在江苏无锡,家境富裕,博学好古,吸引了许多名士前来拜访。然而,元顺帝至正初年,他的家财突然散尽,于是他开始在太湖一带流浪。倪瓒擅长画山水和墨竹,他的画风受到了董源的影响,也受到了赵孟頫的启发。他早年的画风清润,晚年则变得更加独特,平淡而天真。他的作品以疏林和岸边的景色为主,幽秀而宽广,用笔简练而意境深远,他非常珍惜墨汁,将其视为金子般宝贵。他使用侧锋干笔来作皴,这种技法被称为“折带皴”。他的墨竹作品姿态优美,只需几笔,就能展现出生动的气息。倪瓒的书法起初受到隶书的影响,具有晋人的风度,他也擅长写诗和文学作品。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一起被称为“元四家”。现存的他的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他还著有《清閟阁集》一书。 倪瓒的诗词>>

元代诗人赵孟頫的照片
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生于1254年,去世于1322年。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他博学多才,不仅擅长诗文,还精通经济学,工书法,绘画艺术,金石学,音律和鉴赏等领域。尤其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取得了最高成就,开创了元代新的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涵盖了篆、隶、真、行、草书等多种字体,其中以楷、行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作品以端庄大气、笔势遒劲有力、结构严谨而著称于世。
赵孟頫的绘画作品也非常出色,他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山水画以构图严谨、笔墨淋漓、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山水第一家”。他的人物画则以形象生动、神态自然、笔触细腻而著名。
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和绘画风格成为后世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孟頫的诗词>>

元代诗人张鸣善的照片
张鸣善

张鸣善(生卒年份不详)是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他曾担任淮东道宣慰司令史的官职。
张鸣善以填词度曲、词藻丰赡而闻名,常以诙谐语讽人。他的作品多以刺时之作为主题,反映了元末丧乱时期的现实动乱与污浊。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的信息目前尚不清楚。 张鸣善的诗词>>

元代诗人赵善庆的照片
赵善庆

赵善庆,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出生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据《录鬼簿》记载,他擅长卜术,担任阴阳学的正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年份目前无法确定。
赵善庆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杂剧和散曲。他创作了《教女兵》和《村学堂》等八种杂剧,但这些作品现已失传,无法查阅。然而,他的散曲作品仍有二十九首被保存下来。这些散曲被收录在《太和正音谱》中,并被称赞为「如蓝田美玉」。
关于赵善庆的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供参考。 赵善庆的诗词>>

元代诗人严忠济的照片
严忠济

严忠济(?—1293)是一位忠翰,字紫芝,出生于长清(今属山东省)。他是严实的儿子。元太宗时,他继承父亲的职位,成为东平路行军万户。在元世祖攻打宋朝的战争中,他有战功。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左丞,负责江浙省事。他的仪表非凡,擅长骑射。在治理东平期间,他让当地的豪绅和百姓缴纳所欠的赋税。卸职后,豪绅们向他讨债,忽必烈听说后为他偿还了债务。因为年老,他辞去了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浙江省事的职位。他擅长曲艺,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词林英杰之一。《金元散曲》中收录了他的两首小令。最终,严忠济于1293年去世。 严忠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