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潘之恒的照片
潘之恒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出生于安徽歙县岩寺人,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他是明代戏曲评论家和诗人。
在明嘉靖年间,潘之恒官至中书舍人,并得到汪道昆的推荐,加入了“白榆社”。他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并参与了《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他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这些作品都被收录在《亘史》和《鸾啸小品》两集中。此外,他还有一部诗集《涉江集》。
晚年,潘之恒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黄山汤泉附近建立了一座名为“有芑堂”的庐山,广邀宾朋和名人前来游览,使得黄山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此外,他还在万历年间重编了黄山志,取名为《黄海》,但在他去世前未能完成这部著作。 潘之恒的诗词>>

明代诗人沈一贯的照片
沈一贯

沈一贯(1531—1615)是浙江鄞县人,字肩吾,号龙江。他于隆庆二年中进士,但在史馆中不肯依附张居正,坚持志节耿介的立场,因此在中朝间闻名。万历二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后来成为东阁大学士,负责预备机务。首辅赵志皋去世后,沈一贯接任首辅一职。他在处理立太子、谏矿税使等事务时,都能很好地顾及舆论。然而,他在处理楚宗、妖书和京察三件事上的态度与清议相悖。此外,他与同僚沈鲤关系不和,曾试图排挤他离开。最终,在三十四年时,沈一贯与沈鲤一同被罢免。在担任辅政十三年、当国四年后,他被累加至建极殿大学士的职位。沈一贯去世后,被谥号为文恭。他擅长写作词章,有《敬亭草》、《吴越游稿》等作品。 沈一贯的诗词>>

明代诗人申时行的照片
申时行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是明代的一位大臣。他出生于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殿试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状元的称号。
申时行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等职务。他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贡献,被誉为明代的重要官员之一。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申时行还以其文学才华而闻名。他的号瑶泉意味着他的文学作品如同瑶泉一般清澈纯净。他的文风清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申时行在晚年时号休休居士,意味着他希望能够过上宁静的退隐生活。他在1614年去世,享年80岁。他的去世是明朝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他的才华和贡献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申时行的诗词>>

明代诗人全思诚的照片
全思诚

全思诚,明代官员,字希贤,号文达,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博学多才,少年时就以才华出众而闻名。在官场上,他的表现也备受赞誉,最终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的职位。
全思诚在洪武中年间,因为他的耆儒身份,被徵授为文华殿大学士。然而,他却谦虚地固辞了这个职位,并请求归隐。皇帝对他的才华和品德非常赞赏,因此赐予他归隐的权利。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全思诚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古劲十足,充满了古人的风度。他的笔谏风度也备受称赞,显示出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勇于直言的精神。
关于全思诚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他在明代的官职和成就,以及他的书法作品和风格,都为后人所铭记和推崇。 全思诚的诗词>>

明代诗人钦叔阳的照片
钦叔阳

钦叔阳(一作钦叔扬)是明代万历间的一位文士,字愚公,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他是钦拱极的孙子。年少时就读于县学,中年改学国学,广泛涉猎文学知识,尤其擅长史事,对典故也非常熟悉。
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百姓因无法忍受监税和太监的搜刮,发起了抗议。作为参随之一的钦叔阳与其他七人一起被杀害。他在临死前写下了《税官谣》这首诗,共有13首,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钦叔阳的去世年龄为四十七岁。 钦叔阳的诗词>>

明代诗人高启的照片
高启

高启(1336-1373)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汉族,江苏苏州人。他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被当时的论者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人一起被称为“北郭十友”。
高启的字是季迪,号是槎轩。他出生在明朝改革前的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洪武初年,他因为荐参修《元史》而被授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的职位,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来,他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
在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的时候,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四字,被怀疑为歌颂张士诚,结果被连坐腰斩。
高启的作品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的诗词>>

明代诗人丘浚的照片
丘浚

丘浚(1418~1495)是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字是仲深,号称深庵、玉峰,又有别号海山老人,出生在琼州琼台(今属海南)。
丘浚于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后历任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丘浚学识渊博,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时事非常熟悉。即使晚年右眼失明,他仍然坚持阅读和研究,涉猎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他的著作非常丰富,被誉为“海南双壁”之一,与海瑞并称。
丘浚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对于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职位和著作上,更体现在他对于理学和史学的发展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他的影响力在当时是非常大的,对于后世的学者和政治家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丘浚于1495年去世,享年77岁。他的逝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标志着明代政治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在后世仍然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丘浚的诗词>>

明代诗人归有光的照片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是明代官员和散文家。他的字是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汉族,出生在江苏昆山。他于嘉靖十九年成为举人,但在会试中落榜了八次。之后,他搬到了嘉定安亭江上,专心读书和谈论道德,招收了很多学徒。直到他60岁时才考取了进士,之后历任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修撰《世宗实录》。他最终在南京去世。
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都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被誉为嘉靖时期的三大家。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被当时的人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也称赞他的散文为“明文第一”。他的著作包括《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的诗词>>

明代诗人董其昌的照片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他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以其擅长山水画而闻名。在万历十七年中,他考取了进士,并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来,他升至南京礼部尚书的官职。董其昌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敏”。
董其昌的画作受到了董源、巨然、黄公望和倪瓒的影响,他的笔触清秀中和,恬静疏旷。他的墨色明洁隽朗,温敦淡荡。他善于运用青绿设色,使作品古朴典雅。他将佛家禅宗的思想运用到绘画中,并倡导“南北宗”论,成为“华亭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作和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绘画,董其昌还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融合了晋唐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还能写诗作文,才华出众。
总结: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山水画,受到董源、巨然、黄公望和倪瓒的影响。他的画作清秀中和,墨色明洁隽朗,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他倡导“南北宗”论,成为“华亭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作和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他还擅长书法,能写诗作文。董其昌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敏”。 董其昌的诗词>>

明代诗人朱栴的照片
朱栴

朱栴(1378.2.6.—1438.8.23.),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汉族,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他的号为凝真、凝真子。
朱栴在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1378年2月6日)出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被封为庆王。朱栴在宁夏生活了45个春秋,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
朱栴享年61岁,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年8月23日)病逝。他的葬地位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逝世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
总结:朱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他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享年61岁。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在宁夏生活了45个春秋。他的葬地位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逝世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 朱栴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