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袁袠的照片
袁袠

袁袠(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享年四十六岁。
袁袠自幼聪慧,五岁已能识字,七岁开始作诗,语言独特。廿四岁参加乡试,一举解元,次年又考中进士。当时的宰相张璁看到袁袠的考卷,对其才华赞赏有加,力主将其选为状元。然而,其他考官误以为袁袠的考卷是他的党羽所为,因此商议决定将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张璁向袁袠道明了原因,但袁袠并未表示感谢,也没有回应,这让张璁非常生气。
后来,袁袠主持河南乡试,以选拔人才著称。他注重考试的公正性和选拔优秀人才的原则,深受学界和社会的赞誉。袁袠在乡试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增加考试科目、改革评卷制度等,使得乡试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袁袠在教育界也有很高的声望,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提倡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袁袠在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去世,享年四十六岁。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了耿直的品性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袁袠的诗词>>

明代诗人张佳胤的照片
张佳胤

张佳胤,字肖甫、肖夫,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是明代大臣、文学家。他出生于1526年8月12日,出生地为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时,他中进士,后来官至兵部尚书,授太子太保衔。他的文学才华出众,被誉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之一。
张佳胤以其优秀的诗文才华而闻名,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崌崃集》中。他的文学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气息,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儒家思想。他的诗文作品广泛流传,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佳胤在1588年8月7日病逝,享年六十二岁。他的去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被追赠少保,并在天启初年追谥为襄宪。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成就使他成为明代的杰出人物。 张佳胤的诗词>>

明代诗人薛蕙的照片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是明朝的一位大臣,出生于亳州城内薛家巷。他在十二岁时就展现出了诗才。后来他参加了正德九年的科举考试,成功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刑部主事。薛蕙曾经谏言反对武宗南巡,结果遭到了责罚,被鞭打并丧失了俸禄。他因病返回故乡,但后来又被重新起用,先后担任吏部和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薛蕙再次被起用,担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朝廷发生了“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了《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帝以生父为皇考,这引起了皇帝的愤怒,薛蕙被捕并关押在镇抚司,后来被赦免释放。嘉靖十八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后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岁。他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薛蕙的诗词>>

明代诗人薛瑄的照片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出生于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和文学家,被世人称为“薛河东”。薛瑄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成为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门徒遍布山西、河南和关陇一带,影响深远。
薛瑄的学派传承至明代中期,后来又形成了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与南方的阳明学派形成鲜明的对比。清代学者将薛学视为朱学的传承,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并认为薛学是开启明代道学的基础。
薛瑄的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共四十六卷。他的著作涵盖了思想、理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薛瑄于1464年7月19日去世。他的学说和思想在明代以及后来的历史时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薛瑄的诗词>>

明代诗人姚绶的照片
姚绶

姚绶(1422—1495)是明代的一位官员和书画家。他的字是公绶,号谷庵,又有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等号。他是汉族,出生在浙江嘉兴大云寺。顺八年(1443年)他考中进士,后来担任监察御史的官职。姚绶的文学作品包括《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等。除了文学才华,姚绶还是一位擅长书画的艺术家。关于姚绶的生平和逝世的具体细节,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供补充。 姚绶的诗词>>

明代诗人殷云霄的照片
殷云霄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sending the request. 殷云霄的诗词>>

明代诗人徐阶的照片
徐阶

徐阶(1503—1583)是明朝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他于嘉靖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编修。然而,由于与张孚敬意见不合,他被贬为延平府推官。经过一系列晋升,他先后担任国子祭酒、礼部侍郎和吏部尚书等职务。他经常接见庶官,咨询边腹要害的事务,了解吏治和民情。后来,他兼任翰林院学士,负责管理翰林院的事务,并晋升为礼部尚书。由于严嵩对他心生嫉妒,他决定小心行事,但他精心治理斋祠,迎合皇帝的意愿,嵩无法对他构陷。不久后,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的决策。他密密疏疏地揭发了仇鸾的罪行,导致鸾被诛杀。他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同时兼任吏部尚书。在他四十一年任内,他派遣邹应龙弹劾严嵩的儿子世蕃,迫使嵩退休,自己代为首辅。明世宗去世后,徐阶遵循遗诏,废除了斋醮、土木等弊政,恢复了言事的自由,这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后来,他受到高拱的限制,于隆庆二年退休回家。徐阶去世后,被追赠太保,并谥号文贞。他的著作有《世经堂集》。 徐阶的诗词>>

明代诗人夏言的照片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后,夏言疏陈武宗朝的弊政,受到皇帝的赏识。他裁汰了亲军和京师卫队的冗员三千二百人,并将皇族庄田夺还给民众。夏言豪迈强直,善于辩论,受到宠爱,先后升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被擢升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夏言提议收复河套地区,却遭到弃市处死。他的诗文风格宏大整齐,同时以词曲才华擅名。他的代表作是《桂洲集》。 夏言的诗词>>

明代诗人王鏊的照片
王鏊

王鏊(1450—1524)是明代的名臣和文学家。他的字是济之,号是守溪,晚年又号拙叟,学者们称他为震泽先生。他是汉族,出生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王鏊十六岁时就成为国子监的诸生,他的文学才华被广泛传诵。成化十一年,他考取了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编修,弘治时成为侍讲学士,还担任讲官的职务。之后,他被提升为吏部右侍郎,正德初又晋升为户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
王鏊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著有《姑苏志》、《震泽集》和《震泽长语》等著作。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和见解。王鏊在明代的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王鏊于1524年去世,享年74岁。他的一生充满了成就和荣誉,被后人称为明代的名臣和文学家。 王鏊的诗词>>

明代诗人谢铎的照片
谢铎

谢铎(1435年~1510年)是明朝时期的藏书家和文学家,出生于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他的字是鸣治,号是方石,祖籍是黄岩。
在天顺八年(1464年),谢铎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次年晋升为编修。成化三年(1467年),他参与编修《英宗实录》,后来升任侍讲。弘治三年(1490年),谢铎被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次年,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在家居住了十年。在这期间,有数十人推荐他。明孝宗命令吏部派人到他家,起用他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谢铎在72岁时告老还乡。
谢铎对经史学有广泛的知识,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是文肃。 谢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