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宋庠的照片
宋庠

宋庠(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工部尚书宋祁的兄弟。他的祖籍是安州安陆,后来迁居到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在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成为状元及第,成为了“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的人。他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最后以司空、郑国公的身份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被追赠太尉兼侍中,并被谥号为“元献”(也有一作为元宪)。英宗亲自题写了他的碑首,称其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和他的弟弟宋祁都有文名,当时被称为“二宋”。他的诗作多为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著作。 宋庠的诗词>>

宋代诗人范浚的照片
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他生于1102年,死于1150年。
范浚在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但由于当时秦桧当政,他选择辞官不赴。之后,范浚闭门讲学,专心研究学问,因此被学者们尊称为香溪先生。
范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这部著作被收录在《四库总目》中,并传世至今。 范浚的诗词>>

宋代诗人王炎的照片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一生著述甚富。
王炎的主要著作包括《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这些著作涵盖了易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老子、春秋等经典的解读和研究。
此外,王炎还是《全宋词》第三册的作者之一,他的词作共有五十二首被收录其中。
关于王炎的事迹,可以在胡升的《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和《宋史翼》卷二四中找到相关记载。此外,还可以参考《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中的相关内容。
关于王炎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137年,去世于1218年。 王炎的诗词>>

宋代诗人朱松的照片
朱松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是朱熹的父亲。他的祖籍是徐州府萧县,出生于宋绍圣四年,出生地是徽州婺源(江西婺源)。他在宋绍兴十三年去世,死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岁。
朱松在宋重和元年戊戌考中进士,后来在宋宣和年间担任福建政和县尉。他曾经寄居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来迁居考亭。他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务,被世人称为吏部郎府君。他被追赠通议大夫的官职,封为粤国公,谥号献靖,祀入圣庙。
然而,朱松因为强烈反对权臣秦桧的议和政策,被贬为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然而,在未到任的时候,他因病去世。 朱松的诗词>>

宋代诗人胡宿的照片
胡宿

胡宿,字武平,出生于九九五年,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在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中进士,之后历任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官职。
胡宿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而著称。他在官场上以清廉正直、公正无私的作风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常常思考国家大事,时刻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机,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胡宿在治理地方时,注重民生,积极推行各项改革,为百姓谋福利。他以宽厚待人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对待下属也非常宽容和体谅,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胡宿在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被任命为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担任知杭州的职务。然而,在四年任期结束之前,他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的去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被追赠太子少师,并被谥号为文恭。
胡宿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成就,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为北宋政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治理理念和为官作风,对后世官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他的墓志铭中记载了他的一生事迹,成为后人学习和纪念的对象。 胡宿的诗词>>

宋代诗人陈翥的照片
陈翥

陈翥(982年~1061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他出生在江东路池州铜陵县(今安徽省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
陈翥从小就显示出了对知识的渴望,5岁开始读书,14岁进入县学。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曾经在悬梁上苦读。然而,当他40岁的时候,他决定放弃追求功名利禄,选择过简朴的生活,甘愿做一个布衣,专心研究学问。他一边闭门苦读,一边参与农耕工作,坚持不懈。
在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1053年),陈翥完成了《桐谱》的撰写,这本书约有1.6万字,是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此外,他还著有天文、地理、儒、释、农、医、卜算等方面的书籍,共计26部182卷,还有10幅图。陈翥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林学史上,也在世界林学史上都是卓越的。
陈翥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著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贡献对于推动林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为后人所称道,他被誉为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之一。陈翥的精神和追求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的坚持和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翥的诗词>>

宋代诗人徐鹿卿的照片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出生于南宋孝宗乾道六年,是江西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他是一位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藏书家。徐鹿卿精通经史,以文学才华在乡里有名。公元1223年,他参加了嘉定科举考试并成功进士,被调到安南军学担任教授,并继续研究理义之学。后来他进入枢密院担任编修官。当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等人因事被黜落,徐鹿卿为他们作诗赠送,并为他们进行弹劾。太学诸生也为他们四人写了赞美诗。徐鹿卿历任吏部侍郎,后提举鸿禧观并于退休时被封谥号清正。他著有《泉谷文集》、奏议、讲议等作品,其中《宋史本传》至今流传。徐鹿卿于理宗淳祐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徐鹿卿的诗词>>

宋代诗人米友仁的照片
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字是元晖,小名是寅哥、鳌儿。米友仁的山水画独具特色,突破了古人的传统技法,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运用水墨横点和连点成片的技法,虽然画得匆忙,但却不失天真。他每幅画都会自题为“墨戏”。
米友仁运用了“落茄皴”(也称为“米点皴”)的表现方法,通过这种技法来描绘山川自然的情感。他的作品被称为“米家山水”,对后来的“文人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米友仁在担任官职后非常保密,他所画的作品即使是亲朋好友也无缘得见。人们戏称他:“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这是指他的画作像是无根的树,能够描绘出飘渺的云雾,但他现在供奉皇室,不肯与普通人分享。 米友仁的诗词>>

宋代诗人叶适的照片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出生于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论家,被世人称为水心先生。
叶适在嘉定十六年(1223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他被追赠光禄大夫,并获得谥号“文定”(也有一作忠定),因此也被称为叶文定或叶忠定。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被视为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永嘉学派与当时的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时期的三大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适的思想也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之一。
叶适著有多部重要著作,包括《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和《习学记言》等。这些著作记录了他的思想观点和政论文章,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叶适的诗词>>

宋代诗人周必大的照片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他的祖父周诜时迁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周必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庐陵四忠”之一。
周必大擅长文词,被誉为南宋文坛的盟主。他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文人都有深厚的交情。他的文学作品包括《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周必大的政治才能也备受赞誉。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忠诚和德行得到了宁宗的赞赏,宁宗亲自为他撰写了“忠文耆德之碑”,并赐谥文忠。
周必大于1204年10月25日去世,享年78岁。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成就,为南宋的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必大的诗词>>